top of page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截止2020年3月30日 北京时间上午9点 全球已经累计确诊637986例,死亡30620例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截图来自腾讯健康

海外确诊人数激增,已有10个国家目前确诊人数破万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截图来自 腾讯健康

3月26日,中国民航局更是抛出重磅炸弹,3月29日起,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另一方面,多国的国际航班减少,部分国家全面封禁: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维珍航空暂停国际航班#

很多同学原定的归国计划不得不泡汤,改为留守隔离。内心不免惶惶然。

我们邀请了一位在武汉的老师,总结了一些居家防疫经验(内容有点长),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00

前言

回想过去这段日子,如果不看外界疫情的汹涌,不计较内心有多少澎湃煎熬,其实可以说的上是窸窣平常,宅家里一样的吃饭,睡觉,工作,休闲。

有时看到窗外那样好的日光,楼下玉兰花开,经常会恍惚,“多么灿烂的天气,该是多么正常的一天。”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玉兰花,来自百度百科

可能大多数武汉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不平静,除了要宅在家,购物有些不便,似乎没什么变化。

希望你也一定要记着这一点,对于大多数居家隔离的人来说,生活并没有很本质的改变,不要过度沉浸在各种报道以至于内心恐慌,陷入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生活。但也不要隔绝那不远方的哭声,忽视这无处不在的疫情阴影。保持正常的心态,最重要。

1

做好长期作战的打算

从最开始预计这个夏天前能结束,到这个夏天很难结束,再到今年内不大可能结束,以及如今的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时间是越拖越长。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张文宏预测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

当初武汉封城的时候,最多预想不过1个月。现在已经60多天,还未完全解封。如果说,回到封城前,我会做什么?

买东西。需要的防疫物品,食物,日常用品。甚至零食,尽可能的储备。

可能目前大多数的媒体,都是在说,不要囤积物资,不要恐慌。物资充裕,但经不起抢购。我赞成后半句话,但对前半句话保留态度。

因为说句实在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就像这次疫情的到来,就像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的政策变动。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在这不确定的未来中,保障自己最基本生活所需,是生活的底气。

而且,疫情之下,每一次出门采购,都意味着要增加一次风险,而且会消耗紧缺的防疫物资。

如果没有必要出门,就不要出门。让每一次出门变得更有价值。

2

一些意想不到的需要品

垃圾袋。

如果要减少下楼次数的话,垃圾袋的打包消耗会更多。厨余垃圾基本上要两天1个~2个,其他类别的垃圾大概也是一周一个(就做三类垃圾好了)。再加上要彻底封锁去味的双重打包。一周差不多就要10个。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刮胡刀。(男士)

(有关注毕导的,应该有留意到他的胡子吧?)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截图来自毕导公众号

经期用品(女士)

对于女生来说,每个月的必须品,建议按照自己的用量囤积2个月以上,这个如果出现物资紧缺的情况是非常不方便购买的。

牙膏,肥皂,日常洗护清洁用品

牙膏,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洗洁精等等。

平时没多留意,也不知道日常消耗会消耗多少。用到底了才发现,是那么需要。而且无形间用的很快。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辣条,零食

虽说不是必须品,但是长期没有会比较“难过”。

尤其疫情期间,饮食会比较清淡的情况下(作料一般不会很丰富),我一朋友形容是天天吃斋。一个月没碰过肉了。对刺激辛辣的食物会有着很大的需求。

在家没事做,嘴巴会寂寞。此时有零食的人,才是“大户人家”。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同类型的还有烟酒奶茶成瘾者,必要时请先屯够。

抹布、刷子,起子,剪刀,刨刀,指甲钳等小工具

做清洁的抹布刷子,应急的螺丝起子,处理食材的刨刀,还有剪指甲的指甲钳,都是平时用不上,急时很必要的小工具。赶紧检查下有没有~

雨衣

这个也不算是很必须的用品了,但是雨衣既可以用作简单的防护服。有雨又要出门购物的时候,解放双手,非常值得~

一次性塑料用品

比如一次性塑料碗筷,如果说家里人出现疑似,可以分隔不同的碗筷。

一次性手套,脚套,用作出行。可减少风险。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主食类(米面),重要性不用多强调。

调味品类,除了盐,不是必要但也需要。

消毒杀菌防护类

口罩,酒精,湿巾,消毒棉签,84消毒液等,不用多说吧?

常备药品

急救,消炎,止痛,杀菌,胃病,感冒药。药不能乱吃,但能买的情况下,备点。

就说一个最近的事,朋友前两天在家尝试做饭,把手烫了一个大泡,没有消毒的碘酒棉签,她又不想冒着风险去门诊,就只能这放着,等着自己消。

而我自己,拉肚子的时候想着“泄停封”,又肚胀的时候,无比怀念的健胃消食片。倒也不是买不到,就是很麻烦,想想抗了过去。问了下,疫情期间,肠胃出过问题的也有不少。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时的头疼脑热,有药,就有了份安心。

现在国内有支持线上问诊,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安全用药,可避免不不要的风险。

手电,台灯

这个也是以防万一的情况下,比如停电,灯泡坏了。可以应急使用。比手机要方便。

应急电池

仅是以防万一,临时停电情况。

自行车/自驾车

从来没有什么时刻比现在更能体现,能够“自行前往”的重要性了。

3

口罩要珍惜着用

本以为,尽力宅在家,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将会是自己那颗“骚动的心”。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和网络,本宅可以宅到地老天荒。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但,我错了。

一个星期不倒垃圾,就足够把我逼到楼下。

外加上大多数新鲜的蔬菜水果,储放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土豆胡萝卜洋葱保存等除外)必须保持订购。

在家每一天都是哪个菜要坏了,就先处理哪一个。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封城那天买的菜, 视频截图,有些糊

主要是胡萝卜,土豆,还有青菜,最上面就是武汉有名的“洪山菜苔”,一周不到就吃完了,再放就空心不能吃了

还有不定期的订购到货,出门领取物资,各种情况。平均一个星期是起码要下一次楼。有的时候一天下楼不止一次。

口罩比想象中消耗的快的多,如果是不与人接触的短时间外出活动,建议口罩可以多使用几次。使用完不要乱丢。

4

小心使用一切家电用品

如果有可能,确定下家里的水管不要堵塞通风口是否是中央空调,然后小心使用。

小区群里听说过几家,下水道堵塞求助,还有一时灯泡坏了,问五金店的。在这种情况下,难啊~(所以,应急灯还是有必要~)

5

在家就是省!省!省!

早就听闻海外抢购厕纸风潮,之前不明所以。直到三天后亲自换了一桶厕所卷纸才明白。

纸这个东西,不声不响的消耗也是很快的。尤其看到好像一卷纸挺大挺占位置,好像很经用的样子。然并卵!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百度知道上有人说一家三口,厕纸一周左右

省着点,可以用抹布,毛巾擦手清洁的,就不要用纸,把草稿,废纸也可以利用起来。

除此之外,水电家电,没有必要不开。能省则省。避免水电费超支,造成的不必要麻烦。

6

正常作息,保持健康

强调一遍,正常作息。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

熬夜和不健康的饮食会带来很多毛病的。比如头疼,身体不适。腰酸背痛,眼睛酸痛啊。而且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得其他疾病,比如感冒。

这个时间节点上是很容易引起误会的。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忘了在什么地方截图,要是对照这个症状来判断,那真的是不知道多少人心发慌~

7

持续关注当地新闻政策

不要怕懒,电视或者手机直接关注当地权威媒体报道,而不是接收不明公众号的二手信息。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定期查看下大使馆的通知,比如这场交流实录中就透露了不少信息

多留意当地社群内的消息。如果消息没有来源,保持将信将疑的态度,提前做好准备。行动一定要快,很多内容不是空穴来风。但有些就是胡编乱造,蒙骗智商。一定要善于分辨。

可以多关注当地个人发布的疫情日记与动态。更加真实与贴近我们。

本来想向大家推荐,一位留美作家张兰所写的——蓝蓝日记《疫情中的纽约人》,可惊闻噩耗,张兰于3月27日突然因车祸去世,人生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来临。R.I.P.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在出事地点,留下纪念的花环

对她日记感兴趣的可以关注《 陌上美国》查看她往日的日记。

8

听从专家医生的意见

张文宏医生近期已经为留学生准备了好几次讲座,说的内容都很实诚,建议听听。↓↓↓

张文宏教授为海外同胞防范新冠病毒支招啦!

9

远亲不如近邻

与学校,以及大使馆,同区的学联,留学生群体,取得联系,加入互助社群。

这点非常重要!

不要孤立在外!

很多消息,通知,政策变化都是先发布在这些社群或者朋友圈里。

接收不到这类信息会很吃亏的。而且在这类社群中,大家一起互帮互助,资源互换,可以一起共度难关!

10

保持正常心态

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

甚至对于居家来说,心理健康甚至更重要~

还是说我一个朋友的事吧,她是2月中下旬楼栋里有人确诊,她正好之前打过照面,想起之前微博热搜15秒近距离感染,越想越怕,(可是她那时已经居家超过14天,和那人打照面也已经过去7天了),赶紧测个体温正好是37.5,想着这下完了,赶紧上报。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出门买菜没戴口罩被感染# 仅有约15秒近距离共同驻留,就是这条热搜,新京报每次就喜欢搞这种劲爆标题新闻

本来只以为检查就是拍个CT,但是,实际上有个咽喉测试,就是要脱了口罩,看下喉咙里有没有发炎。CT拍照也是要脱衣的。等了4小时,CT显示没事。

医生也和她说,没事跑这地方来干什么?(纯粹是被消息吓的体温升高了)。她才松口气,可又想起,才在医院这种风险大的地方,脱过口罩,以及医生最后的叮嘱,回家一定要和家人保持起码7天的隔离。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诶,后续还有很多相应的麻烦,也就不提了。总之,她现在人没事,老老实实在家里也没再去医院了。

有的时候,很难说,有些预防选择是对还是错,但是无论怎么选,对风险的评估是很重要的。

此次,新冠肺炎,最让人恐惧的一点,就在于,它很难说,有什么容易区分的症状。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截图来自腾讯健康

看新闻上,还有多无症状患者,甚至还有潜伏期29天的,怕不怕?

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每天想的不是别的,最怕的还是自己得了却不知道。

突然拉肚子,就想着这是不是符合症状。

看到前线医生说,每天会摸自己喉咙有没有发炎,就想起了自己隐隐作痛的扁桃体。

要是哪一天,鼻子塞了,呛咳嗽了,那更了不得了。立马就开始推算隔离时间,接触过哪些危险,是否要上报检查。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 如果不是社区网格员拦着,我也差点步了后尘

现在回想起来,人啊,谁没有个突然间的头疼脑热的?(尤其一两个月的,疫情情况下,吃不好睡不好)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但也的确,不能不防啊~万一呢?万一是,怎么办?会不会来不及?

所以,个人的建议,稍微等一等,自己稳下心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情况,都尼玛想太多。(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症状,那就一定要上报确诊啊)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哪怕多花点时间确认下,都不至于让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风险中。

英国目前的防疫建议是,不要直接打111,在家隔离7天后,解决不了再打。

那要是不放心,就先和学校报备,然后等7天,觉得还不行,那就及时求测。

11

与国内保持联系

最后,一定要给家人朋友,定期报平安!

结语

身在此山中,个人的视角只能狭隘的看到一个方面。肯定有涉及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不同的情况,面临的场景不同,采取的应对又不一样,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往期精彩

留学生的学业困难才刚刚开始!

英国颁布史上最严戒严令,宅家物资清单!(购物清单+常用药清单+线上求医方式)

改善外网的速度的实用技巧!(附国内使用学校VPN的方法) _毕业论文还没动笔?缺乏导师不知怎么进行? EasyGPA,可给你最强助力!线上课程,课后指导辅助!全力保障你顺利毕业~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EasyGPA学园):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1 view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