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武汉的居家防疫建议
截止2020年3月30日 北京时间上午9点 全球已经累计确诊637986例,死亡30620例:

△ 截图来自腾讯健康
海外确诊人数激增,已有10个国家目前确诊人数破万:

△ 截图来自 腾讯健康
3月26日,中国民航局更是抛出重磅炸弹,3月29日起,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

另一方面,多国的国际航班减少,部分国家全面封禁:

△ #维珍航空暂停国际航班#
很多同学原定的归国计划不得不泡汤,改为留守隔离。内心不免惶惶然。
我们邀请了一位在武汉的老师,总结了一些居家防疫经验(内容有点长),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00
前言
回想过去这段日子,如果不看外界疫情的汹涌,不计较内心有多少澎湃煎熬,其实可以说的上是窸窣平常,宅家里一样的吃饭,睡觉,工作,休闲。
有时看到窗外那样好的日光,楼下玉兰花开,经常会恍惚,“多么灿烂的天气,该是多么正常的一天。”

△ 玉兰花,来自百度百科
可能大多数武汉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不平静,除了要宅在家,购物有些不便,似乎没什么变化。
希望你也一定要记着这一点,对于大多数居家隔离的人来说,生活并没有很本质的改变,不要过度沉浸在各种报道以至于内心恐慌,陷入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生活。但也不要隔绝那不远方的哭声,忽视这无处不在的疫情阴影。保持正常的心态,最重要。
1
做好长期作战的打算
从最开始预计这个夏天前能结束,到这个夏天很难结束,再到今年内不大可能结束,以及如今的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时间是越拖越长。

△ #张文宏预测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
当初武汉封城的时候,最多预想不过1个月。现在已经60多天,还未完全解封。如果说,回到封城前,我会做什么?
买东西。需要的防疫物品,食物,日常用品。甚至零食,尽可能的储备。
可能目前大多数的媒体,都是在说,不要囤积物资,不要恐慌。物资充裕,但经不起抢购。我赞成后半句话,但对前半句话保留态度。
因为说句实在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就像这次疫情的到来,就像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的政策变动。

在这不确定的未来中,保障自己最基本生活所需,是生活的底气。
而且,疫情之下,每一次出门采购,都意味着要增加一次风险,而且会消耗紧缺的防疫物资。
如果没有必要出门,就不要出门。让每一次出门变得更有价值。
2
一些意想不到的需要品
垃圾袋。
如果要减少下楼次数的话,垃圾袋的打包消耗会更多。厨余垃圾基本上要两天1个~2个,其他类别的垃圾大概也是一周一个(就做三类垃圾好了)。再加上要彻底封锁去味的双重打包。一周差不多就要10个。

刮胡刀。(男士)
(有关注毕导的,应该有留意到他的胡子吧?)

△ 截图来自毕导公众号
经期用品(女士)
对于女生来说,每个月的必须品,建议按照自己的用量囤积2个月以上,这个如果出现物资紧缺的情况是非常不方便购买的。
牙膏,肥皂,日常洗护清洁用品
牙膏,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洗洁精等等。
平时没多留意,也不知道日常消耗会消耗多少。用到底了才发现,是那么需要。而且无形间用的很快。

辣条,零食
虽说不是必须品,但是长期没有会比较“难过”。
尤其疫情期间,饮食会比较清淡的情况下(作料一般不会很丰富),我一朋友形容是天天吃斋。一个月没碰过肉了。对刺激辛辣的食物会有着很大的需求。
在家没事做,嘴巴会寂寞。此时有零食的人,才是“大户人家”。

同类型的还有烟酒奶茶成瘾者,必要时请先屯够。
抹布、刷子,起子,剪刀,刨刀,指甲钳等小工具
做清洁的抹布刷子,应急的螺丝起子,处理食材的刨刀,还有剪指甲的指甲钳,都是平时用不上,急时很必要的小工具。赶紧检查下有没有~
雨衣
这个也不算是很必须的用品了,但是雨衣既可以用作简单的防护服。有雨又要出门购物的时候,解放双手,非常值得~
一次性塑料用品
比如一次性塑料碗筷,如果说家里人出现疑似,可以分隔不同的碗筷。
一次性手套,脚套,用作出行。可减少风险。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主食类(米面),重要性不用多强调。
调味品类,除了盐,不是必要但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