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辈子都回不了本,你还去留学吗?
身边的不少朋友,从初来乍到的freshmen,乃至于“老江湖”的senior,都或多或少有一种迷茫的状态。
这种迷茫来源于几点:
1.许多留学都在“荒郊野岭”里,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很有意思/意义。
2.留学的学习方式和国内差异很大,多出的自由和空闲让人无所适从。
3.由于文化差异,社交局限等等因素,很难融入美国的社会。
4.个人收获与家庭付出的财力精力不对等。
5.不知道未来自己要干什么……
这些犹疑的语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实反映了一大部分留学生的心理。

留学=荒郊野岭,生活枯燥?
留学生活,概括起来便是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我的高中是一所两三百人的寄宿校,坐落在一座不知名的小镇上,离繁华的市区有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生活里没有什么五光十色的商业街、种类齐全的餐厅,附近甚至没有电影院和星巴克,听起来确实泛善可陈。
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是一种能力。
只从环境上来讲,你可以试着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从初春的第一支花朵,到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从夕阳西下时天边的灿烂红霞,到冬季夜幕上的点点星光,这些细节都可以是幸福的来源。
这里或许没有摩天大厦,但却有一家安静的放着爵士乐的书店;
这里或许没有霓虹灯和三百六十五天不重复的美食,但却有与知心好友坐在湖边分享冰淇淋的静谧。

从心态上来说,常被学生吐槽的“村”也可以是件好事。
水土养人,环境造人。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承认,但在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去体验都市的光彩夺目,而是努力沉淀。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内心,找到自我,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探索过于繁杂的外在世界。
讲件令我很快乐的事吧。
前几周的一个星期日早晨,我坐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里,店里人很少。进来了一对老夫妻,点完单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着店里悠扬的音乐,旁若无人地跳起舞来。他们的脸上有着甜蜜的笑意,身边环绕着源于岁月的温情。那一幕让我觉得,我热爱这座安静的小镇。

留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除了环境的转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体制内初中的学生),留学的学习制度也有了翻天覆地的不同:
不再有从早七点到晚六点的课表;
不再有成堆成堆的考卷霸占生活的空余;
甚至也不再有一整个班集体的同学和自己一起奋斗和打闹了。
那么,多出来的时间到底该做些什么?

长久的喜悦,还是要静下心去找。
首先,利用好留学高自由度的学习模式。
留学的课程固然也有无趣的地方,但自由度始终是普高不可比拟的。以我今年的课为例,一共六门,我选了三门英语:ap literature(ap文学), 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和journalism(新闻)。
在ap literature课上,我们刚刚看了加穆的异乡人,算得上是我最近两周的精神高潮。
你爱艺术,便去上艺术课。你爱social science,何不试一试犯罪心理学。你爱音乐,便去参加chorus。你想做independent study,留学便有scholar课。重要的是,选择权在你手中。

其次,留学给了我们比国内充足太多的时间去发展我们的兴趣。
再说我自己,对吉他的喜爱是从初中就开始的。出国前,由于就读于一所学业压力较大的学校,并没有很多时间。留学不同,留学让吉他成为了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虽然技艺并不算精进,但我乐在其中。
阅读,也是爱的。2017这一年,我看了30多本课外书。从小说、传记,到诗集,从武侠、历史,到人文,每一天,阅读都在惊艳我。
在书里读过一句话:
“音乐不是为了和他人竞争,而是为了让人享受人生而存在。即使是竞争,胜负也早已分晓。谁能够乐在其中,谁就是胜者。”
仔细一想,这句话对每个兴趣爱好都适用。

最后,留学确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前提是你愿意去尝试。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你可以选择探索。
我来列举下我在留学这几年都尝试过些什么吧:Tennis, Squash, Dance, Robotics, Music intensive, Newspaper, Literary magazine, LGBTQ parades, Community service, costume design…
我知道,I’m all over the place.(我有点太”朝三暮四“了。) 但是呀,同学们,高中和大学前两年几乎是最后一个让我们为所欲为、尽情探索的阶段了。
“有些事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做了。”
话虽不绝对,但有道理。

留学=离家远,融入难,朋友少?
嘿,你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
你记得吗,你只有十六七岁,也许这是你第一次离家这么久,也许这是你第一次与他人合住,也许出国这整件事对你来说都是突然的、稀里糊涂的。
说到底,我们都是还未完全褪去孩子气的少年,我们都会不安,都会彷徨,都会在某一个瞬间无比想要被人理解,被人拥抱,被人安慰。
你真的不是唯一一个。
哪怕我是senior了,我满18岁了,我来国外3年多了,我也会有失措的时候。比如在某节英语课上,整个班的人都笑了,只有我一个人连他们在讨论的那个单词都没有听懂,只能强装自然地跟着笑。
比如有些特别冷的冬天的晚上,十点钟从图书馆走回宿舍,一个人走,四周空得连星星都没有,就会突然间有一点失落。这些感情都是真实的,没有必要去否认,去回避。

如果你主观上拒绝了被了解,哪怕别人想要接近你也会觉得很难。
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用力过猛。融入和交朋友都只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你当然可以主动一些,活泼一些,但你要知道,我们最后都只会和真正气味相投的人成为朋友。
更不要伪装自己去迎合别人,短暂的愉悦之后只会有很多的心累。我呢,过了三四年了,如今的朋友圈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