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训练 | 如何让结论变成亮点,升华主题,提高立意?

结论是一篇文章的归宿。一个好的结论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提高论文立意的作用,但如果草草结束就会造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印象。即便论文主体再出彩,也会让人觉得很潦草。
写一个结论不难,但写好一个结论很难。论文的最终高度也一定程度上在于作者能在结论中很好地表达研究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在有限的段落中展现研究全貌。
那么我们该如何组织好结论的内容和语言呢?
什么是结论?
结论用于多种不同的写作类型,如essay、report、dissertation等,一般是针对研究问题所做的回答,是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
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来说,结论通常会浓缩论文结果并直指结论核心,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结论中通常会复述论证。
一般结论的写作过程就是重述,即展现论文亮点、特点和优势,包括:
对论文整个主旨的重述
对论文陈述的重述
对重要观点的总结
它还可能包括:
论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
前文观点讨论中更广泛的影响

依托于学科类型的不同,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需要结论:
自然科学、农学、医学、工学等学科的很多论文,通常整篇是在验证或推导一个公式,至于有什么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取决于公式本身而不是研究结果。所以在写作上没有固定结构。
社会科学的研究常常需要根据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研究内容总结﹢结果理论推论﹢结果政策推论﹢研究局限﹢未来方向。
而人文学科框架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内容总结+观点重申,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
一个简单的例子
Essay question: Should Australia invest in a high-speed rail network between Sydney and Melbourne?

如何写好结论?
在写结论的时候,需要注意结论部分不应该继续思考自己在主题范围内还可以做什么研究工作,不可以写成问题集锦,不可以开辟新的讨论领域,但是可以进行研究展望。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带着以下问题:
是否重述了主题topic

“随着澳大利亚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否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建设高速铁路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
在上面的例子中,重述主题是为了提醒读者论文正在处理的问题。通常,这可能是对作业问题的解释。

是否重述了文章主旨

“澳大利亚必须在墨尔本和悉尼之间发展自己的高速铁路网。”
重述主题后面一般会继续重述论文主旨,即作者对论文主题提出的观点。但论文主旨的重述并不是必须在主题重述之后,还可以在其中添加其他内容。
是否总结了主要观点

“……随着全球变暖的威胁迫在眉睫,增加飞行交通在环境和经济上都是不可持续的。一个电磁轨道网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而且产生的噪音污染也非常小。与不解决全球气温上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短期内的高额建设费用仍将是微不足道的。”
本节非常简要地总结了在讨论主题时所列举的论点。虽然在正文陈述过程中,论文可能包含反对的论点,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个部分应该支持论文的论点。
同时,不需要在结论中引用正文内容来支撑结论。

结论还需要包括什么?

“抵消成本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是对航空旅行实施碳税或对高速铁路的使用实行补贴。然而,如果各级政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使用低于标准的城际交通选择。”
结论中应该避免引入任何新信息新内容,并尽量减少引用。在示例中,已经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不作为的影响,作为结束论文的一种方式。
不过,结论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对所提出的具体问题的建议,或可能的解决方案;
对需要进行的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从所提出的问题或所建议的解决方案中产生的其他影响;

结论这部分是不能未卜先知、先入为主的。需要在所有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但前文完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结论的价值。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研究问题或者提出了没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那最后的结论也会是形同虚设。
其次,在写结论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达,用抽象思维概括论文内容。由于重在“重述”,所以不能用前文一样的话语去表达,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整合内容,拔高立意,特别是建议类、对策类一定要避免前后脱节的问题。
结论的类型
分析综合: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预示展望: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点明其价值、意义、作用,提升论文对未来的意义和价值。
事实对比:通过事实和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等做比较形成结论。
解释说明: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提出问题: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将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