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显示是“本人”的绑架诈骗?留学生“虚拟绑架”又开始兴风作浪!
就在前两天,又有同学的父母接到了骗子打过来的绑架诈骗电话:

不仅接到电话的手机上显示的是该学生之前在学校的手机号,而且还能准确的道出该同学的姓名以及知道学生家长的电话,背景还是类似该学生的哭喊求救声,而且接到这个诈骗电话的不止一个人。
可怕!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英国领事馆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发布新的预防电信诈骗的公告:
18年平均1~2个月英国大使馆就要发公告提醒一遍:

▲2018年5月25日,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谨防电信诈骗

▲2018年6月6日,针对在英国发生的数起虚拟绑架案的紧急提醒

▲2018年10月22日,再次提醒留学新生警惕电信诈骗
还有更多公告就不一一截图了,
而早在2017年,这种“虚拟绑架”案件就已经防不胜防了:
2017年12月28日,名为小萍的留学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她涉嫌“洗黑钱”,并收到对方传来的一份关于自己的“通缉令”。

不谙世事的小萍当时就吓傻了,于是听信了对方的话,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当她重新办了手机号后,就独自躲进了旅社房间。
这当中,对方借口办案需要,要求小萍将自己捆起来,将自拍照与求救声传到对方微信上,这才有了遭“绑架”并且父母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好在及时联合中国驻悉尼的总领馆以及当地警方,最终找到该女生,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损失。

今年就没有了吗?关于电信诈骗,英国大使馆早已发布了两条相关公告:

▲2019年4月24日,再次提醒在英国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

▲2019年9月28日,再次提醒留学新生警惕电信诈骗
有的人可能觉得,打诈骗电话,这种常见的手法,怎么可能会上当!
但骗子想要的是你的钱财,为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为达到能让你爹妈一看就绝逼相信并且迅速打钱的效果,为达到能通过你得到源源不断的money的效果,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并且冒充“各路神仙”。
陷入危险的你,哪有那儿么多时间想“这他妈不是假的吧……”的时间,所以相信,所以智障,所以智商下线。
所以父母也跟着担惊受怕一把,并且十分心塞,这年头的骗子,这样搞,真应该“浸猪笼”。
一句话:崽不在身边,别人说啥都信。

就像这样:

或者这样:小A在英国留学,是和朋友一起在学校外面住的。有一天晚上,他们四个人刚开完黑打完DOTA2,英国已经凌晨2点多了。

((小A:放假没课,真的,看我真诚的眼神OwO))
于是大家各自睡觉。
大概是三点左右,舍友C接到舍友B的电话,说小A的父母发微信联系他,有人打电话给小A的父母说他们在英国绑架了小A,要他们交赎金。

舍友C的内心就是,那货一小时前刚去楼上睡觉,啥时候被绑架了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于是马上上楼去叫醒了小A让他打电话回国联系父母。

不过还好小A的父母并没有上当(最后没上当= =)。
所以大家记得,最好还是要让自己的舍友或者好朋友加一下自己父母的微信,哪怕出现这种情况,起码能立刻找到人,省得父母担心;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个人隐私!尤其现在AI技术进一步升级,AI换脸,AI变声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远在国外身为崽的我们,本来应付三天一小due五天一大Test的日子已经很心累了,还有应付这些“坚持认为我们很有钱并且绑架我们的”绑匪,会更是觉得这书没法读了吧!!

所以,这个时候……更是要:
收到任何邮件时仔细看看发信人,不要轻易点开陌生邮件里的链接。
微信、QQ里的任何不明链接都不要轻易点开,并建议留学生们定期修改QQ和微信的密码,减少被盗号的可能。
最好不要设置“爸”、“妈”当备注,以防骗子轻易找到诈骗目标。
定时向家里汇报情况,并把舍友和在国外经常在一起的朋友的联系方式给家人。
要和父母以及亲朋好友沟通好,涉及资金问题的,一定要视频核实是不是本人,或者用什么小暗语之类的,确保是本人。

以及熟识这些套路:
「 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骗钱 」这是最常见的诈骗手法,由于越洋电话费用高,留学生经常会用QQ或微信与家长联信息,大人们有时也不会多想。就算想要和孩子核实情况,往往因为时差或者是越洋电话不便也就作罢,轻信了微信消息,导致上当受骗。